現代社會,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點陽氣不足的狀況,不少人還會出現:
? 常感冒,咳嗽、咳痰反反復復,一到冬天就加重;
? 易過敏,一到季節變化就鼻子、眼睛癢癢的;
? 打噴嚏流鼻涕,嗓子不舒服;
? 胃腸道很敏感,一不小心“吃錯東西”就拉肚子;
? 容易疲勞、困倦;
? 入睡難,睡不踏實;
? 孩子時常“中招”,一有小朋友生病就會傳給孩子,三天兩頭接回家。
“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”,當人體陽氣不足、正氣虧虛之時,抵御外邪的能力減弱,容易被陰寒之邪所侵,出現上述癥狀。

夏季,人體皮膚開泄,陽氣活動逐漸旺盛,大量往外生發、外泄,榮散體表。原本體寒的人,此時體內陽氣更處于虛空的狀態,所以,也更容易出現“虛寒”的身體問題。
因此,這類人夏季要尤其重視養護陽氣,盡量避免在夏季過度損傷陽氣!
1. 吃太多冷飲:適當吃雪糕、喝點冰鎮啤酒,喝綠豆湯是消暑的一種方式,但不要過度,否則阻遏體內陽氣,會出現咽喉疼痛的感覺,甚或耗傷陽氣而生病,尤其是綠豆。
2.喝太多涼茶:一般涼茶性質寒涼,體內有熱時可以清熱,無熱時則易傷陽氣。
3.吹太多空調: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,出汗很多,毛孔張開,如果貪涼,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風或空調溫度太低,人體衛氣不固,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。所以,在空調房里,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,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。
4.吃太多西瓜:西瓜有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、利尿除煩的功效。但西瓜不可多吃,尤其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西瓜,濕氣重,損傷脾陽。

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,三伏天則是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時。
三伏天,自然界的陽氣充足猛烈,我們從頭到腳,全身毛孔肌膚腠理大開,氣血循環通暢。陽氣容易補進去、寒濕也容易排出來!是冬病夏治、補陽氣、驅除寒濕、調治虛寒類疾病的天賜良機!

1、適當曬太陽
曬太陽是很好的補陽方法,機體陽氣充足,則濕邪等邪氣很難侵犯人體。平時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“饋贈”,在陽光充足的日子里堅持曬太陽,每次曬30分鐘左右即可。
2、三伏貼和三伏灸
三伏天,這個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期,選用溫陽益氣、活血通絡的藥物,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,通過刺激穴位,激發經氣,發揮“調五臟、行氣血、和陰陽”的作用,可溫陽固本,提升正氣,提高抗病能力。(內容來源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)
可以說,三伏貼,是中醫“順時養生”的體現,是冬病夏治事半功倍的養生保健手段。
李良濟三伏貼
火熱開貼!

三伏貼,一般在初伏前貼第一貼,起到伏前加強的作用。李良濟三伏貼已經開啟敷貼,不少市民朋友前來醫館敷貼~


這6類癥狀的人就很適合利用三伏貼溫補陽氣,進行冬病夏治:
風濕免疫疾病:頸肩腰腿痛、各類關節疼痛等
婦科疾病:痛經、月經不調等
消化系統疾病:脾胃虛弱,腹瀉等
呼吸系統疾病:咳嗽、哮喘、支氣管炎等
兒科疾病:易感冒、脾胃虛弱等
亞健康調理:抵抗力差、陽虛、氣虛等
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,三伏天是炎熱的時節,更是“以熱驅寒”、“冬病夏調”的良機,現在就點擊下方團購敷貼起來吧~
三伏天的補陽方式有很多種,除了三伏貼,做三伏灸也是非常好的養陽方法!夏季三伏灸,能助溫通經脈、祛寒除濕、補充陽氣、少生病。
中醫認為,動者生陽!夏季適當出汗,不僅有助于陽氣生發,還能祛濕驅寒!如果你平時不怎么出汗,不愛運動,體質虛寒,又想抓住三伏天,祛寒濕補陽氣,可以試試鋪姜灸!

李良濟三伏灸,采用的是鋪姜灸,在人體后背督脈上,鋪姜艾灸,利用生姜和艾灸的溫陽祛寒濕之力,幫你排寒濕,補陽氣!
點擊下方即可線上團購,線下來理療館體驗~
3、喝姜棗茶
夏季祛除積寒可以“內服溫熱”的方法來祛除寒氣。《中國藥典》中記載:生姜可解表散寒,溫中止嘔,化痰止咳......古人在入伏的那天也會佩戴姜。
俗話說的“冬吃蘿卜,夏吃姜”。日常飲食中,可以多放姜,或者喝喝姜茶,搭配紅棗和紅糖的姜棗茶就是不錯的選擇!

如果覺得自己搭配把握不好量,而且搭配熬煮麻煩,您可以直接選擇李良濟紅棗老姜湯固體飲料,獨立袋裝,日常飲用,撕開沖泡即可!
當然,在喝姜棗茶的同事,如果搭配李良濟泡腳方,在睡前泡泡腳,祛濕養陽的效果會更好哦~

陽氣對于生命而言,就像太陽和天的關系。現代人運動少、少動,曬太陽少,還各種防曬,陽氣怎么補充?濕疹、胃炎、哮喘、鼻炎、免疫性疾病這些看上去散亂無序的病,細細追究起來:最核心的問題還是“陽氣不足”!
今年三伏調理已經開始了,一年一次的冬病夏治+補陽氣機會,各位懶人、虛人,千萬別錯過哦~